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 时间:2012/2/10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指导朗读也应因材施教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指导朗读也应因材施教
唐马路小学 郭荣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篇经典佳作,历来为老师们所重视。本次我选择这篇文章来进行教学内容,既是想要引领学生领略一番经典名著的精妙,也是要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一次检验。通过这次课堂教学,使我发现了很多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指导朗读的处理,仍需自己潜心揣摩。
在课上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的指导朗读比较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内容并不是“我”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当年闰土的描述想象出来的一幅画面。多年以后的“我”还对这个场景记忆犹新,说明“我”对这样的生活是极其向往的,对闰土这个人物也是非常钦佩的。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问:“由于有我的想象,这幅画面就显得怎么样了?”学生们回答:“美”。于是我请学生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个场景中什么是美的。
通过自读自悟,学生们体会到画面中的景色是美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视野广阔,色彩鲜明。此外人物也是美的,他的美体现在形象的勇敢机敏。带着这些感受,学生再次朗读时,突出了描写颜色的词和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表达出了美丽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物的赞美。这样实现了读中感悟的第一步。可是,这篇文章中处处也体现着“我”在回忆时内心对闰土深深的情谊,也应该让学生们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于是引导学生再体会:对于这样美丽的景色,“我”心里会怎样?对于这样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我”又会有怎么样的情感?学生们感悟到,对于这样的景色“我”应该是渴望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是既喜欢又钦佩的。于是带着这样的感悟,学生们再读这一段,情感表达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真地实现了以读促悟,悟中促读的目标。
我们经常说在指导朗读时,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即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也帮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即使是在同一篇文章内,朗读情境的创设也应该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了“我”的内心情感之后,使得朗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环节中,我也应用这样的方法,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文章的六至十六自然段,描写的是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新奇的生活经历。我在引导中又把理解的重点定为体会“我”对闰土的情感态度上,这一次却收效甚微。在学生朗读时,对新奇表现得并不明显。经过课后研讨,我意识到,这一部分的理解,应该多放在闰土身上,用读来表现闰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想法。
这一部分,选用的是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写作的,而且多是闰土在讲,“我”在听。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闰土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给“我”讲述这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将这些事的时候,闰土心里在想什么,“我”听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些问话反映出的是“我”的什么想法?这样,在学习中少分析讲解,多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我想这样,一个生动鲜活的闰土就会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了,学生们也会从中读出一个个不同的闰土,闰土这个人物才真正有了生命。
通过这次研讨交流,使我对语文课上的指导朗读有了新的理解。我们情境的创设也应该在教师吃透文本的前提下有的放矢的展开。有时需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实现有感情的朗读;有时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来朗读;有时需要把学生带进文本,以文中人物的身份来有感情的朗读......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应该为了实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服务。
                         




上一篇:《倾斜的伞》反思

下一篇:孩子同样需要自然成长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