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2/2/10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健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
摘要: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而信息技术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必须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和良好素质,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了阐述。
正文:
众所周知,按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面对这一严峻事实,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1]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信息技术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必须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和良好素质
开展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具备创新的教育观和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要以满足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为宗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授生以“渔”而不是“鱼”;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既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信念、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除精通所教学科外,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还要广泛了解和通晓其他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做到既专又博。
(三)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创新贯穿于备课、上课、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通过科研活动,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创新能力,使自己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科研型”,由“教书型”转变为“学者型”。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教学心理营造主要是指在日常教学中,应随时渗透创新精神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所有学生来审视、分析、讨论这一观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树立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二)教学环境的营造,包括信息技术教学小环境和校园内外创新的大环境营造两个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是信息化智能教学环境,教学信息的组织采用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超媒体结构方式,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些独特优势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条件,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理想的教与学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联系与合作(课程整合),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比如,教授鼠标使用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国风景名胜、科学家故事、动物、植物等素材以扩大学生视野;练习键盘使用时可以让学生输入常用的英语单词或短语等以复习英语;练习汉字输入时可以让学生输入诗、生词、故事、格言警句或写日记等培养语文素养提高思想境界;教授几何画板时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几何中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还可以在校内及校际开展电脑作品展示、网页制作比赛、优秀作品网上交流及奖励创新成就等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内外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近而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每节课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确立明确而恰当的目标(可根据学生层次分层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如,上课伊始先用富有激情和诱导性的语言展示本课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再不断创设情景,如展示将要学习的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激发进取心,激活学生思维。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实用性和灵活性都十分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要精讲多练,优化练习。教师可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将操作步骤制成图、文、声、影并茂的形象生动的课件,然后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的上机操作题,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想象、操作和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
如指导学生用word 设计版面时,教师仅说明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自己创意设计节日贺卡、生日贺卡,甚至编排设计一份主题小报。对一些如网络基础等较容易的知识,可做成测试课件,学生上机时通过自学进行自我测试,当前一大项的问题答对才能进行下一部分,把整个任务全做完了可以进行教师事先链接好的一些趣味游戏。教学中对共同的疑点和难点,及时采用讨论、学生互助方式或查阅“帮助”信息等方式解决,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例子也尽可能举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另外,对每个学生均要多表扬多鼓励,哪怕是这一次比上一次有了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当然,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法、自学辅导法、引导发现法、演示法、观察法等等,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没有那一种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
(三)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由于信息技术还在普及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合理调整或插入、删除章节,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Word前已学会了写字板的基本操作,所以可以作如下调整:第一节让学生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字体的操作,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文字,初步感受Word的“厉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授建立文档、保存、编辑、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等内容,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每节课的兴趣,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四)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学生所具有的争强好胜的品性使他们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像汉字输入、文字编辑、幻灯片动画效果制作、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等等适合开展竞赛的内容,均可利用课堂上的一二十分钟时间开展竞赛活动,竞赛完成后让学生再互相参观评议,对好的进行表扬,对不太好的指出其优点,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树立学生自信心。
(五)经常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适当难度、有探索性、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综合设计题,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进行编程训练时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通过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的训练,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选取有趣和有意义的教学素材
如,在教授画图时可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本届或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的作品,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遇到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有意义的日子,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或画画或设计贺卡或设计一组幻灯片来表达自己心情和心意,同时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大力推荐各种学习资源
教育学生掌握某种软件,并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唯一,重中之重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掌握正确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特色资源网站,推荐一些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网上教学节目、卫星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信息与知识,从而不断更新知识。教师还可以制作个人主页,并在主页中建立留言簿、聊天室、BBS以及E-mail,使师生共同交流一些经验和体会,并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因素,以先进理论来指导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结构,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创新潜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长足进步,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上一篇:展示课活动,促我发展

下一篇:陡电小学“敬业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事争一流”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